據央視財經報道:我國紅木產業的源頭主要依賴進口,東南亞和非洲是我國紅木進口的主要源頭產地,今年上半年疫情的蔓延讓紅木進口成了一大難題。
浙江東陽作為國內紅木的主要集散地,全國進口紅木中的60%都經過這里。
這里聚集了1300多家紅木家具企業,年產值接近全國的三分之一。
相比于家具消費端的需求回暖,紅木原材料端卻面臨壓力,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國際人員流動受到嚴重限制,導致原本依賴進口的紅木原材料供應量出現銳減,目前交易的主要都是前幾年的庫存,這就使得紅木原材料的交易價格出現抬升。
記者來到當地規模最大的三家紅木家具市場,有不少商戶表示最近的新訂單量明顯增加,部分廠家為了去庫存還推出了折扣活動。
通常六月份、七月份是淡季,但是他們卻爆單,增長幅度約為20%。
紅木家具因其耐用、工藝細致等特點受到不少人的歡迎。
從原始紅木的取材,到最終制作成一套紅木沙發,以往都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隨著工藝和機器的革新,現在則需要三至四個月的時間來完成。
?浙江東陽:紅木家具訂單量增加,原材料價格上漲。
記者采訪到一位東陽木材交易商,主要經營非洲酸枝、非洲檀香等非洲的類紅木木種。
他說非洲酸枝在整個紅木市場中占比超過一半,近期售價上調了20%左右,主要原因在于上半年的進口量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
“每年到柜量有六千條至一萬柜(集裝箱),今年的量下降到兩千條左右。”
在今年的疫情之下,不僅貨運受阻,公司的外派和當地的生產也受到很大影響。
“今年出不去,以往光是我們公司出的中國員工就有三十人,非洲員工至少有兩千至三千人給我們生產,我們今年的產量是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國標紅木由于其生長氣候和生長周期的特殊性使得大部分種類已成為國際上的瀕危物種,近幾年來我國也一步步收緊國標類紅木的進口。
金海軍表示:“有大部分的國標紅木都受到瀕危物種出口的限制,所以近年來隨著紅木家具產業的發展,類國標紅木在使用上也在不斷增加,東陽好多紅木企業在產品與選材上也在創新,選擇更多的更適合老百姓消費的起的,性價比高的木材來做紅木家具。”
目前,像大紅酸枝這樣的國標紅木,一噸的價格在二三十萬左右,而取材率只有35%上下,因此制作一套紅木沙發的成本十分昂貴。
對此,行業內不少廠家開始轉換思維,在選材方面使用價位更低的類國標紅木,將紅木家具的工藝和理念應用到可替代的材質上去。
除了在選材上的改進,將故事性賦予到紅木文化家具中,成為紅木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不少家具品牌與當代藝術大師合作,根據不同需求進行創作,將原創作品雕刻在紅木家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