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是全國最大的實木家具制造基地,現有家具企業7500余家,產業集群產值突破千億。近日,央廣網記者跟隨“脫貧攻堅看贛州”全國重點網絡媒體主題采訪團走進南康區橫寨鄉,見證了家具產業在推進就業扶貧方面的作用。
吳中有是橫塘鄉長塘村村民,也是橫塘鄉貧困戶之一,由于十歲的兒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一家三口的生計重擔主要壓在吳中有一人肩上。經過簡單培訓后,吳中有在橫塘鄉萬佳達家具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內從事木材開料的工作,月工資可保持在3000-4000元。“以前我主要是做雜工,收入不高,現在在扶貧車間上班,既能照顧家里,又能多賺點錢”,吳中有告訴記者。
圖為吳中有在扶貧車間工作 央廣網記者王子衿攝
在扶貧車間,像吳中有這樣的貧困戶共有7人,他們在車間壓板、上膠、搬運等崗位通過自己的勞動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橫寨鄉黨委副書記黃振華向記者介紹,家具和服裝是橫寨鄉就業人數分布最多的行業,有鑒于此,該地針對有較好勞動力、就業愿望的貧困戶,引導他們到家具產業等主導產業就業。目前,橫寨鄉有662人在家具產業就業,貧困勞動力占比近50%,人均月工資可達3000元以上,基本能夠實現高質量脫貧。
據介紹,按照每個扶貧車間必須吸納5名以上貧困勞動力就業、簽訂勞動合同且連續工作6個月以上、有工傷保險參保憑證或工資發放憑證、月工資不低于南康區最低工資的標準,2017年,南康區設立了家具扶貧車間128家,共吸納貧困人口就業418人。
依托千億家具產業集群發展優勢及輻射效應,南康區借助贛州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帶動貧困戶務工就業。據悉,目前該區90839人中,貧困勞動力有35850人,其中在家具企業務工的貧困勞動力有9372人,通過打造扶貧車間等方式,該區搭建了優勢家具產業與貧困戶的就業平臺,帶動了約三分之一的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實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