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贛州融灣向南再提速。
日前,“贛穗組合港”班列首發暨廣州港(贛州)云堆場啟用儀式在贛州國際陸港舉行。當天首發的“贛穗組合港”班列,滿載家具、竹制多層板等貨物,貨值300余萬美元。
這是繼“贛深組合港”后,江西贛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加快建設“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又一成果。據了解,“贛穗組合港”復制“贛深組合港”經驗,依托兩地鐵路樞紐優勢,實現廣州港閘口信息系統與贛州國際陸港組合港信息系統對接,有效解決內陸鐵海聯運業務出口空箱渡箱時效長、進口用箱期短等難題。
“相較于傳統模式,組合港模式使外貿企業在出口貨物時減少約40%的運輸時間,運輸成本可降低30%。”贛州國際陸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立平說,截至今年11月底,組合港海鐵聯運總發運量為23,238標箱,其中出口8720標箱,進口14,518標箱。
為進一步發揮組合港模式的優勢,提升贛州國際陸港的貨物積聚功能,贛州國際陸港大力發展鐵海聯運“三同”班列,不斷深化與深圳、廣州、廈門、寧波等地沿海港口的合作。
今年6月,深圳平湖南——贛州國際陸港開通“融灣號”城際貨運列車,縮短兩地線路運行時間6-8小時。據介紹,“融灣號”實現了貨運班列公交化、快捷化,是鐵海聯運‘三同’班列的升級版。同時,通過“全程提單,一票到底,贛州報關,沿海驗放”這一國際物流及貿易創新模式,極大地提升了當地企業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讓內陸贛州進一步成為開放的前沿。
2021年4月,“贛深組合港”模式啟動;今年4月,與德國威廉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6月,贛深城際高速貨運班列“融灣號”首發;11月,“贛穗組合港”開通運營……
作為全國第8個獲批的內陸對外開放口岸,贛州國際陸港按下發展“快進鍵”,已初步成為四省九市進出口貨物集散地,實現國際貿易“起運港”“目的港”功能,從木材運輸的單一通道發展成為“多口岸直通、多品種運營、多方式聯運”的國際物流樞紐,累計開行中歐(亞)班列超1200列、鐵海聯運“三同”班列和內貿班列超11000列。
據了解,贛州國際陸港班列覆蓋中亞五國及歐洲20多個國家,在港口經濟的帶動下,吉利科技、格力電器、富士康等一批龍頭企業紛紛落戶贛州。而南康家具產業集群產值也從建港前的300億元,發展到2016年突破千億元大關,2021年超230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實木家具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