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凝結了南康人的文化精神。“木匠之鄉”如何“鑿”出千億產業?
木之奇,奇冠天下;匠之絕,絕于塵寰。木匠,凝結了南康人的文化精神。
南康,一個千年客家古邑,自“三國”立南安縣,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名南康,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
曾經,“敢為天下先”的南康人,在無樵可砍、無薇可采、無田可耕的境遇中,憑借著一雙巧手,一門傳統的手藝延續著代代相傳的木匠文化。
如今,歷經30年爬坡過坎,從1993年南康第一家家具廠創辦,到如今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南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家具生產制造基地,實現了由“單一內貿”向“買全球、賣全球”的歷史性轉變。
南康人,是如何弘揚深厚而獨特的木匠文化“仗劍走天下”?南康,又是如何實現由“家具”向“家居”、由“制造”變“智造”的轉型升級?
南康家具新中心。
無中生有
南康自古出木匠,經過千年打磨、積淀和發展,培養了大量手口相傳的傳統木匠師傅,成就了“南康木匠”的美名,這既是南康家具產業人才的自然儲備,也是南康家具產業快速發展的先決條件。
改革開放后,10萬南康木匠下廣東,開闊了眼界、學到了新技術、懂得了管理、積累了資金,便紛紛回鄉創業。1993年,杜永紅創辦了南康第一家家具廠。那一年,杜永紅賺了12萬元,成為南康家具歷史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后來,一大批“寧當雞頭,不做鳳尾”的南康人紛紛當上了老板,形成了“前店后廠”的產業分布格局。
彼時,贛州行署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若干規定》,為剛剛萌芽的南康家具產業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后,南康開始推行“個私興康”“扇爐子”等發展戰略,甚至成立了家具產業促進局(現家居產業服務中心),專門負責家具產業發展規劃、政策制定、產業培植、市場培育、家具產業服務等工作。
南康家具廠商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并迅速發展壯大。到2012年形成產值超百億元、數量近6000家的產業規模。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把南康經濟現象概括為“無中生有、有中生特、特在其人、人聯四方”。
家具生產車間。
自我革命
一個地區需要得到長足發展就必須立足本土文化。一個產業也如此,它要迅速地發展壯大,必須尋找到適合它的文化血緣和基因歸屬。
多年來,南康家具產業“鋪天蓋地”的發展勢頭背后,卻面臨著管理粗放、低小散亂污、產品低端化、銷售不暢、物流成本高等一系列問題。如果不能在“十字路口”把握正確方向,實現轉型升級,南康家具產業發展勢頭難以持續。
2012年,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支持南康家具產業基地建設”。江西省、贛州市和南康區各級黨委政府搶抓這一重大政策機遇,迅速開始落子布局。
“缺什么就補什么、什么薄弱就強什么!”
過去木材進口存在環節多、成本高、以次充好等問題,南康便建了贛州國際陸港;傳統的人工噴涂作業不環保、效率低、成本高,便建了共享噴涂中心……南康搭平臺、補鏈條,創造性建成了首個集國際物流、海關監管、保稅倉儲、數字經濟等為一體的中國內陸口岸(江西)國檢監管試驗區,打造了贛州國際陸港、中國(贛州)家具產業博覽會、江西省家具質檢中心、家居小鎮、共享噴涂中心、金融中心,以及物流、烘干、標準廠房等公共服務平臺,使南康家具要素更加集聚、鏈條更趨完善、功能更加齊全。
除此之外,南康在全省率先大規模啟動“個轉企、企升規”工作,拆除2000多萬平方米鐵皮廠棚,新建1000多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推動企業入規、入園、入標準廠房。高標準打造了五星級政務服務中心,深入開展“家具產業一鏈辦”改革,減租降費,創新金融,讓近萬家家具企業共享“一鏈式”服務。
“如果說原始積累是南康木匠敢為人先讓南康家具‘無中生有’,那么轉型升級就是政府敢于大刀闊斧、刀刃向內、自我革命,推動了南康家具產業成功轉型升級。”南康家居產業服務中心主任李慶偉說。
目前,南康已有1000多家規上家具企業,擁有全國品類齊全、集中度最高、加工能力最強的全產業鏈條,涌現出江西省首家本土上市的家具企業——匯森家居,家居龍頭、上市公司美克家居也將總部遷往南康。
南康家居小鎮。
華麗轉身
未來的競爭是品牌的競爭,而品牌的一半是文化。一個有文化的品牌,才能享譽世界;一個有文化的產業,才能基業長青,經久不衰。南康家具產業的發展也同樣呼喚傳統文化與產業文化的傳承與回歸。
位于贛州南康區的家居小鎮,三枚雞蛋造型的建筑破土而出,綠樹環繞在獨具特色的建筑之間,構成了一幅秀美畫卷。2018年,南康家居小鎮投入使用,快速集聚家居高端要素和新業態,成為南康家具品牌加速崛起的動力引擎。
如今的南康家具撕掉了“水貨貼牌”“傻大笨粗”的標簽,收獲的是“高品質”“高顏值”“高性價比”的口碑。如此“華麗轉身”得益于南康依托家居小鎮,創建了3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吸引了100多家國際國內頂尖設計機構和1000多名設計師入駐,家具企業可就近享受國內外頂尖設計服務。企業購買小鎮設計服務可享受50%獎補,越來越多本土企業也開始注重原創設計,提升產品品位,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
2022年南康家具開發原創產品超2萬件,外觀專利授權全省第一,品牌價值超700億元,雄居全國家具產業首位。
“南康成了最大的實木家具設計聚集地,很多省外家具企業向我們拋出橄欖枝,希望我們在那邊設置分支機構。”本土企業江西省贛璞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段耀貴說。
近年來,南康還通過大力弘揚木匠文化,助推家具產業高質量發展。舉辦木工技能大賽,選樹“木匠大師”,培育和儲備家具技能人才;同時,通過推薦認定、培訓認定、考核認定、競賽認定等形式,培養認定“星級南康木匠”,將“星級南康木匠”統一建立檔案,納入區家具產業高技能人才庫,并給予一定獎勵,進一步促進家具木匠職業素養和木工制造工藝水平雙提升。
立足文化根基,打造特色品牌,南康以“設計引領、創新驅動、品牌帶動”,推動南康家具實現從“制造”向“智造”、從傳統家具向時尚家居產業的蝶變。
南康著眼產業鏈整體規劃,建成全國第一條實木家具自動化生產示范線,智能車間、數字工廠裂變到200多個,2100多家企業“上云”,探索打造了“一網五中心”,實現了由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向網絡化柔性生產模式的轉變,由單個企業信息化向整個產業數字化轉變。家具零部件共享智能工廠將家具生產10多道工序自動化串聯,生產線如同一條智慧“高速公路”。
“它的效率是傳統家具生產的5至6倍,生產周期縮短60%以上,投入產出比能達到10倍以上。從一塊木板原材料到家具零部件只需45秒,從家具零部件到家具成品也僅需5分鐘。”南康家具零部件共享智能工廠廠長陳川說。
如今,格力電器、美克家居、大自然家居順利投產,顧家、左右、圣蒂斯堡等30多家頭部企業齊聚南康,家具品類從實木家具擴展至軟體家具品類,開啟了“家具+家電+家裝”融合發展的“三核時代”,成為名副其實的家具之都、家居之都,2022年總產值突破2500億元,正朝著打造5000億元產業集群的目標奮力前行。
贛州國際陸港。
擁抱世界
南康歷來商貿繁榮,曾被贊譽為“衣冠文物之名區,財賦舟車之都會”。如何持續唱響品牌,再現商貿繁榮?
布局國內市場。南康選出254家本土家具頭部企業組建“南康家具”品牌聯盟,在全國各大節點城市布局“百城千店”戰略,計劃3年內在全國建成超過100家南康家具品牌館。南康品牌家具企業亮相廣東東莞展、佛山順德龍家展、廣州國際家博會等國內一流家具展會,“批家具、去南康”“廣東看展、南康下單”成為行業慣性。中國(贛州)第十屆家博會取得專業觀展人數超20萬人、線下線上交易額突破200億、項目簽約金額325.5億元的喜人成績。
開拓海外市場。南康先后組織經貿團赴東南亞、歐洲考察招商,南康家具首次進駐意大利米蘭展,簽約海外訂單30多億元。越來越多的本土企業主動“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南康家具外貿企業也由個位數猛增到現在的850多家。2022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億元。
依托贛州國際陸港,南康不僅匯聚了俄羅斯、東南亞、非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種優質木材,更打通了出口內銷雙循環、線上線下新零售的新通道,帶動4300余家家具企業“觸網”,探索出了家具大件商品跨境電商的新路徑,家具出口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電商交易額2022年底達到761.5億元。
今日南康,憑借陸港、綜保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四區合一”,穿越千山外,聯通大世界,加速度,沖出去,搶訂單,爭市場,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
“南康放眼全球,正以乘風破浪的決絕與勇毅,打造具有超大產業規模、超強創新能力、超前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家具產業集群,世界有米蘭,中國有南康,讓‘世界有家的地方就有南康家具’的夢想加快照進現實。”南康區委書記何善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