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行中,“木”的位置放在旭日升起的東方,是一切生命之源。作為最容易獲得、最具宜人性且最易于加工的自然材料,木材自古至今與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關系密切。
中國人的實木情結更是與生俱來,從構木為巢開始,中國人就以木為材構建詩意的棲息家園,并孕育了豐富的木頭文化。
實木情節的中國文化淵源
首先,受中國古人崇尚、尊重自然的哲學思想影響。
中華文明講求人與自然密切融合、協調有序,崇尚自然,尊重自然;而在人與自然的這種對話和交流中,木材所具有的特點與古人的哲學認識正好一致。
因此木材在中國的建筑和古典家具中就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形成了獨具東方特色的“木文化”,與西方征服自然的“石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其次,是因為中國人非常重視堪輿術。
傳統的木建筑布局,中國人都非常重視風水學上的堪輿術。周圍有山環抱的住宅在堪輿術中被認為是良宅,其中又以位于“群山環抱”之中的宅院為最佳。
堪輿術中認為此等住宅可以避兇養氣。房屋周圍的“山”不僅要綠樹成蔭,而且對“山”的形勢也很講究,所以生長在山上的樹木,自然成為了建筑材料的首選。木主春天,具有生發性。它這種獨有的天然特性,可以與環境和諧,以木為建筑主體的風格由此形成傳統。
最后,是受中國傳統文化中五行學說的影響。
中國古人歷來重視天干地支以及陰陽五行。在傳統的五行學說中,“木”代表既白的東方,代表著生生不息。所以,古人認為,樹木是天地交流的通道,是人們與“天”交流,表達自己愿望的途徑。
因而古人種樹為林,伐木取材,將取自天然的“木”蓋成房屋、制作家具、雕刻成件。每個生活細節無不與“木”息息相關。現代社會由于從木材學角度更加科學的認識到木材的優勢和功效,加之中國古典文化的不斷傳承發揚;可以說國人與“木”有著千年之緣,國人樂在木中。
實木家居,感受自然的溫度
樹木是一種有溫度的材料,它在自然中生長、獨一無二,記錄著時間和周遭的變化。你不可能找到兩塊完全相同的木材,每一塊木料都是與眾不同。
我們都需要一塊屬于自己的空間,將自己與嘈雜的外界隔絕,修身養息。遠離塵世的喧囂,讓心靈回歸原始的質樸和寧靜。
真實的木質和花紋,讓你在不知不覺之中走進自然。感受木材的呼吸,傾聽大自然說給你的故事。很多時候,只有對生活有一定感悟,在閱歷上有一定積累,才能真正懂得實木家具的不可替代性。不管是當下的使用感還是日后的傳承,實木家具都有著自身無可比擬的優勢。
精妙的設計,蘊藏著千年流傳的文化。巧奪天工的制造工藝,讓木材變得靈動,讓居家人得到一場心靈的天然洗禮。